滄州境內早在秦以前就已有明確的行政設置。兩漢置渤???、河間國及章武郡,同屬冀州。北魏增置浮陽郡(治今滄縣舊州鎮),并置瀛洲于趙都軍城(在今河間市),轄河間、高陽、章武、浮陽四郡,渤??と詫偌街?。北魏熙平二年(517年),設滄州于饒安(在今鹽山),轄浮陽、樂陵、安德三郡。北周置長蘆縣(今滄州市區)。北宋以瀛州為河間府。金代置河北東路于河間,轄滄、景(今東光)、壽(今獻縣)、清(今青縣)等州。元代改河間路,明清為河間府。清雍正七年(1729年),滄州改為直隸州,轄鹽山、慶云、南皮等縣。雍正九年降為散州,屬天津府。民國2年(1913年),滄州改稱... [詳情]
滄州市地處河北省東南部、河北平原東部的黑龍港流域,位于北緯37°29′~38°57′,東經115°42′~117°50′之間。東部濱臨渤海,北部與天津、廊坊接壤,西部及西南部與保定市、衡水毗鄰,南隔漳衛新河與山東省的濱州、德州相望。東西長181千米,南北寬165千米,總面積14304.26平方千米,海岸線長129.7千米。滄州市中心北距天津市120千米、北京市240千米,西南距省會石家莊220千米,是首都北京和天津市的南大門。京杭大運河縱穿全境。京滬鐵路、京九鐵路、朔黃鐵路、邯黃鐵路、京滬高速鐵路貫穿轄區。2011年6月,京滬高鐵通車運營,進... [詳情]
滄州市轄新華區、運河區2個市轄區,泊頭市、任丘市、黃驊市、河間市4個縣級市,滄縣、青縣、東光縣、海興縣、鹽山縣、肅寧縣、南皮縣、吳橋縣、獻縣和孟村回族自治縣10個縣,設有26個街道辦事處、94個鎮、74個鄉,轄209個社區,5727個行政村。至2019年底,任丘市鄚州鎮、茍各莊鎮、七間房鄉所轄64個行政村,移交雄安新區托管,行政區劃尚未進行調整。 [詳情]
全市共有常住人口754.43萬人,比上年末減少4.17萬人(由于雄安新區劃走原任丘市三個鄉鎮,導致總人口減少,如果剔除此因素,實際增長3.29萬人)。全年出生人口9.2萬人,人口出生率為12.2‰;死亡人口3.77萬人,死亡率為5‰;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.2‰。城鎮常住人口414.26萬人,比上年末增加7.35萬人;鄉村常住人口340.17萬人,上年末減少11.52萬人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4.91%,比上年末提高1.27個百... [詳情]
初步核算,全市生產總值(GDP)3699.9億元,按可比價格計算,比上年增長4.1%。其中, 第一產業增加值315.0億元,增長3.5%;第二產業增加值1433.8億元,增長4.6%;第三產業增加值1951.2億元,增長3.7%。三次產業結構比為8.5:38.8:52.7,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7.7%、45.1%和47.3%。民營經濟(除國有控股、港澳臺商控股、外商控股以外的多種所有制經濟)增加值2438.0億元,比上年增長5.0%;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5.9%,比上年提高0.4個百分... [詳情]